九江职院新闻网讯(财会金融学院 涂芬芬)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青年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6月27日至29日,财会金融学院“学思践悟”青雅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队前往瑞昌市开展“感受非遗雅韵 坚定文化自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铁肩”精神 赓续血脉

6月27日,实践队来到瑞昌市武蛟乡“铁肩膀”文化展览馆参观学习。在展馆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了解到大桥人靠“铁肩膀”开垦荒田、艰苦奋斗的历史,感受全国劳模胡华先同志敢为人先、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坚强意志,学习领悟“铁肩膀”的精神实质。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配合馆内讲解员,向参观的游客进行解。

队员们纷纷表示,“铁肩膀”精神是实干精神,是创新精神,是勇攀高峰的精神,学习这种精神既是历史传承,也是时代呼唤。作为青年学生一定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砥砺前进,传承、学习、弘扬、践行“铁肩膀”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剪纸文化巧手生花

剪纸是我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6月28日,实践队来到瑞昌市夏畈镇剪纸博物馆,通过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展品,实践队员们学习了《75双草鞋》《一盏马灯》《一艘渔船》等党史故事。随后,在非遗传承人朱朴光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队员们剪出了一个个具有中国民俗特色的“喜”字。

学习结束后,实践队员前往夏畈镇小桥村童心港湾,将所学到的剪纸知识教给小朋友们,并向他们讲述剪纸文化的历史渊源,手把手教小朋友们学剪纸,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喜爱,也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剪纸艺术的种子。

 

非遗竹编指尖传承

6月29日,实践队来到瑞昌市夏畈镇老年大学学习非遗竹编。“去蔸、去稍、刮节、劈条、去篾黄、拣篾……”通过非遗传承人田先敏老师耐心讲解和指导,实践队员们直观感受了竹编技艺的精巧与韵味。

队员们看到自己辛苦编制出的小竹篮,感慨颇深,纷纷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编艺术不仅仅是编制的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代又一代竹编人的执着与热爱。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深耕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用自身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行胜于言,实践出真知”,此次活动使实践队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思践悟。此后实践队还将继续前行,追寻文化之根,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信念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