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校团委)当3D打印的船锚模型映亮孩童眼眸,当红色建筑在数字云端焕发光彩,当家电维修的扳手拧紧乡村期盼……这个7月,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的青年学子以专业为舟、实践为桨,在赣鄱大地的广袤舞台上,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答卷。
科技入乡启童智 红船载梦育匠心
在九江市武宁县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结构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里,机械工程学院和船舶工程学院“蓝海课堂 红船行动”实践团的成员们正凝视着船舶防护结构抗爆破试验的震撼画面,当书本中所学知识展现在面前的这一刻,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刻体悟到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海洋强国”的蓝图在心中愈发清晰。
转身走向乡村课堂,实践团队结合专业所学创新开展“小工匠训练营”,把自主研发的便携式3D打印机从实验室搬到了乡村,并将学校深厚的船舶军工文化与3D打印技术巧妙融合,手把手教乡村儿童勾勒船锚模型。看着孩子们举着刚成型的迷你船模欢呼,实践团成员刘浩维感慨地说:“每一次按键操作,都是在播撒科技报国的种子。”船模拼装现场,拧动的螺丝与拼接的船身,让海洋梦想在孩童的指尖悄然生长。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开展“深海铸盾・青春探界”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留守儿童现场展示3D打印机
技能便民传温情 跨界服务促振兴
在瑞昌市南阳乡的“家电焕新驿站”里,电气工程学院与汽车工程学院的“车载青春 电亮梦想”基层服务践行团成员们正忙碌不停。有的化身“家电医生”,在螺丝刀与万用表的配合中让旧电器重获新生;有的逐户排查村民家用电隐患,让安全电流流淌进农家日常;还有的队员则是开起“车轮上的安全课堂”,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汽车知识、交通安全等内容融入科普小课堂,把汽车原理转化为童趣科普,教儿童识别特种车辆、牢记交通规则。
此外,队员们更是用行动拓展服务边界: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剪纸,在红纸上剪裁乡村新貌;共赴水库清理垃圾,用双手守护绿水青山;走进牛羊养殖场学习科学饲喂,让技术服务延伸至产业振兴一线,让跨界服务的暖流浸润乡土。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爱“芯”家电维修志愿服务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车轮上的安全课堂”科普活动
数字经纬复红迹 云端茶香续非遗
在庐山市牯岭镇的红色建筑前,“经纬筑造”文化传承团的成员们正用激光测距仪丈量历史。信息工程学院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学子协同合作,将庐山会议旧址等红色地标数据录入系统,构建起三维电子地图,让泛黄的历史在数字世界焕发新生。
在庐山植物园的茶林间,实践团成员们架起摄像机,记录云雾茶非遗技艺的每一个细节。从采茶手法到炒茶火候,镜头里的匠心被剪辑成一段段精彩的微视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传播茶香数字IP,以数字科技赋能非遗传承。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运用数字化技术为庐山红色建筑建立电子地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记录云雾茶非遗技艺
数字茶香链产销 金融活水润乡村
在庐山市海会镇的茶园里,“金穗筑梦”促进团的直播镜头正对准翠绿的茶芽。财会金融学院与经济管理学院的学子们发挥专业所长、分工协作,一边梳理计算商品售卖成本和价格,一边创新策划“非遗+直播+电商”的多元销售方案。实践团成员们化身电商主播,通过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核心卖点,分享当地茶叶的品质、传统采茶制茶工艺,以及源远流长的非遗茶文化,通过“云端”直播为茶农拓宽销路,期间累计吸引2000余人次观看。
实践团成员先后为当地茶农和乡村旅游从业者举办多场金融科普和直播运营讲座;并围绕数字茶旅文化融合推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题与当地企业共建“产学研用实践基地”。“不仅要帮茶农卖好茶,更要教会他们算好收益账”团队成员在实践日记中这样写到。从“数字运营+金融反诈”的联合课程,到“产学研用实践基地”的落地推动,实践团成员们正用专业智慧转化为助农实效,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茶旅文化破圈提质。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开展电商助农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当地茶农和乡村旅游从业者举办金融科普和直播运营讲座
学科交融淬红心 青春誓言铸信仰
在烈士陵园的祭扫仪式上,队员们共同宣读的“青春誓言”响彻山谷。“以工匠精神打磨报国之技,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这场融合研学让“专业实践+思政教育”的育人新篇在红土上生动铺展。
在彭泽县兆吉沟的革命旧址前,机械工程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心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的成员们正围着锈迹斑斑的枪械沉思。机械学子解析枪械结构中的工业智慧,马院学子阐释革命斗争的理论逻辑,工科思维与思政视角的碰撞,让红色历史有了更立体的注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中共赣皖七县中心县委旧址
从红船载梦到乡村服务、从数字传承到红色铸魂、从知识科普到助农帮扶......江西职大学子正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铮铮誓言。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院融合、师生参与、校地联动”的模式,让实践育人真正成为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桥梁,有效推动了“三下乡”内涵化、成果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参与社会实践的人数逐年提升,一大批社会实践集体和个人受到团中央和团省委表彰。近三年,学校连续获评省市级三下乡优秀单位,团队和个人获评国家级荣誉20项、省级荣誉25项。步履从未停歇,青春的答卷在实践中写就,江西职大学子的奋斗力量将在赣鄱大地上持续绽放。
(文/黎梦莹 图/江明、王璐璐等 编辑/徐娟 审核/聂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