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进一步落实江西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用好地方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思政育人渠道,6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织移动互联2301班部分学生前往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周敦颐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第十七章第三节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以“濂溪清风 铸廉笃行”为主题,通过现场教学、实践互动和课堂研讨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廉洁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王庆婕老师以周敦颐的《爱莲说》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在纪念馆外场解析莲花的象征意义,感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并通过讲述周敦颐与九江的历史渊源,使学生们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廖云老师携同周敦颐纪念馆讲解员滕灵,围绕“公、仁、洁、诚”四个维度,结合“南昌吏治”“分宁断案”“南安平冤”等故事展开生动讲解,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深刻体会到周敦颐廉洁思想的历史厚重感与现实意义。

唐奕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化身“文物解码员”,通过情景再现微短剧、廉洁文化微创作等形式,将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些互动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廉洁文化的魅力。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堂和深刻的文化洗礼,更是一次用好用足地方思政教育资源的生动实践。同学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廉洁文化的传承意义。在新时代,廉洁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要用创新方式传播廉洁理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依托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教育形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文/曾勇 编辑/徐娟 审核/石钟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