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一届科技活动周在该校体育馆隆重开幕。党委书记魏寒柏,校长曾青生,副校长彭晓兰、汪永根、殷锡武出席,全体中层干部、各二级学院师生代表近三百人参加开幕式。
经过多年来的坚持和发展,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活动周已经成为一项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科技活动品牌,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80余件师生作品亮相科技周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国务院实施深化产教融合战略、高等学校实施人工智能创新计划的起始之年,也是三年创新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在此时间节点,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科技活动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彭晓兰副校长介绍,学校科技活动周已成为师生展示风采、激发创新的重要舞台,成为学校对外交流、扩大影响的重要平台。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周的主题是“融合、创新、发展”,其主旨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推进产教融合,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激发师生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师生们的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的校园文化,浓厚学校的科研氛围。
本届科技活动周共设置科技制作、校企对接、科技讲座、徽标设计、科技论文、科教影院、创新创业与专业技能竞赛等12个项目,共收到各类师生作品480余件。自4月初活动开始布置以来,共开展66次校企合作洽谈与研讨,促进了专业和发展,各学院举办了22场专业技能大赛,并与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江西省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等专业技能大赛活动对接,既提升和拓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选拔了优秀竞赛选手。
开幕式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魏寒柏、校长曾青生等学校领导认真听取了各部门展厅创新成果介绍,对广大师生在科技周中展现出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殷切勉励。
创新演绎着科技的未来和希望
展览现场,各参展团队精心布置,展示各自特色和魅力,机械模具、建筑沙盘、超声波清洗机、液压机械手臂、游轮模型……各种各样的作品被整齐的摆放在展示台上,让参观者眼花缭乱,制作者一边展示作品,一边向参观者介绍说明。
“这是独塔斜拉桥的模型,我和同学利用晚上空余时间搭设完成,展示了力学的视觉魅力!”来自该校建筑工程学院大一学生管福留向浔阳晚报记者展示了自己团队作品。
“第一次参加科技活动周,因为对机械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花了一周的时间成功制作了一个液压机械手臂。”来自汽车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应肖成说。“参加科技周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件作品,还有一种精神,那就是有好的想法就要努力去实现,如果不去努力实现,便等于纸上谈兵。”
来自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公司的高岭老师研发的惯导测试设备在展会上受到许多师生的瞩目。高岭介绍,他研发惯导测试设备已经有20年了,在本次科技周上展出的惯导测试设备是由北京交通大学定制,“目前,这台设备在国内是比较先进的,主要是测试惯导系统,比如导弹、汽车自动驾驶就需要用它进行测试。”
展览会上,一件件作品无不体现着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的创新思维和聪明才智。他们的创造力若能实现产业化,或许就代表着科技的未来和希望。
产教融合助推九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浔阳晚报记者了解到,举办科技活动周是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在5月23日,九江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基地)在九江市经济开发区双创基地揭牌。
“学校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依托学校的优势专业和教学资源,围绕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实现共享共赢。通过2-3年时间,把产教融合中心打造成江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一个品牌,助推九江地区经济发展。”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汪永根副校长介绍,围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目标,结合九江乃至江西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遴选了一批重点建设专业对接相关企业,构建了专业创新发展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外部对接机制。另外,还制定了教学课时折算、科研成果认定、项目开发奖励等八项激励措施,特别是经济开发区出台了入驻企业在人才引进、减税免税等诸多优惠政策,构建了学校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协同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这为产教融合发展中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能工巧匠是物化科技成果的主力,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能工巧匠不可或缺的摇篮。如今,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践行着一所职业学院的责任与担当。
《浔阳晚报》6月11日03专版报道